股票配资哪里有 壹快评|莫把“有事找警察”变成“有事上警察”

发布日期:2025-09-18 2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股票配资哪里有 壹快评|莫把“有事找警察”变成“有事上警察”

最近数起社会热点事件中股票配资哪里有,警察连续意外地成为舆论关注的主角。当事人及部分网民对警察的相关行为提出诸多质疑。

前几天,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盘姓男子“曝光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人员缺岗后被警察上门”事件上了热搜。8月22日,“宁远发布”通报调查结果,称警察上门是为核查一条公安内部信息外传情况,盘某某在电话中同意删除相关朋友圈信息,“走访过程中全程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,没有语言恐吓,未发生过激言语,双方交流平和”。

而就在上个月底,“博主举报武大杨某论文造假”和“防城港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”两起事件中,也发生警察夜晚上门要求当事人删除相关社交媒体视频的情节,过程如出一辙。其中,防城港事件已出官方处理结果,认定民警处置过程中“沟通表达不够规范严谨”,引起当事人误解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

上述事件虽然并无关联,引起舆论关注的焦点却高度相似。当事人及网民对警方做法提出疑问,包括出警是否合理,执法过程是否规范,以及有没有“公器私用”之嫌。从目前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,这些质疑部分有一定依据,部分尚待官方调查给出结论。

客观来讲,上述事件中警察出动并未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,但舆论反应为何如此强烈?在笔者看来,这背后是公众对权力任性、权力滥用的天然警惕,以及对法治、秩序的深切向往。这种大众心理很容易理解,毕竟,谁都害怕在自己并不需要的时候被“警察上门”,何况是深更半夜。

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,类似“警察上门”事件频频发生,反映出部分地方官员在治理思维上存在三方面误区:

其一,治理逻辑误区。管理社会重“堵”轻“疏”,把压制当治理,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。这是权力傲慢、缺乏治理智慧和能力的典型体现。古人尚且懂得“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”,作为当今时代的社会管理者,又怎能一味靠警察这种暴力机器跟百姓对话?

其二,角色定位误区。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作为公安队伍始终践行的履职宗旨,赫然书写在每个公安局、派出所的大门口。然而,总有个别遗忘初心的官员,把自己当“大王”,警察当“家丁”,人民为“治理对象”;把服务于老百姓的“有事找警察”,变成服务于长官意志的“有事上警察”。须知“民惟邦本”,本固方能邦宁,岂可让人民警察沦为个别人错误执政思路的执行工具?

其三,政绩观念误区。部分官员片面理解治理目标,把表面的“稳定”当作至高追求,不求发展活力,但求“不出事”——尤其是不出负面新闻。在这种政绩观指导下,一有点什么事就派警察上门,完全忘了还有教育、卫生、市监等各路职能部门,当然也忘了还有“服务型政府”“法治政府”这回事。通过警察强力干预,表面看是高效解决问题,实则暴露了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和治理目标的南辕北辙。

要杜绝动辄“警察上门”的错误治理模式,必须跳出以上三方面的治理思维误区,建立正确的治理理念。现代治理需要在法治背景下取得治理权力和治理权利的平衡,这就要求,当权者要具备法治意识,自觉恪守权力边界;同时,百姓也要养成公民意识,积极参与公共治理。做到这样,社会才能在秩序的轨道上平稳运行。

(作者为第一财经编辑)

 

 

 
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banquan@yicai.com 文章作者

何涛

必读 相关阅读 壹快评|为罗永浩鼓掌,但也给他提个醒

公众人物须管好自己手中的话筒,对每一次发声负责。

171 2小时前 壹快评|劝退自闭症学生,错的只是学校吗

疾病才是我们的敌人,而不是病人。

8 165 09-10 21:01 十人憧憬AI十年:它会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子

AI重构生产和生活

1002 08-28 20:58 壹快评︱AI再陷“杀人”争议,警钟为谁而鸣

确保科技始终运行在敬畏、良知、责任的轨道上,应该作为科技探索永恒的准则。

384 08-25 19:32 壹快评|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

尽早识别风险,科学研判,系统谋划,亦能化挑战为机遇股票配资哪里有,在人口新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7 273 08-23 19:4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